第289章 两大一小同生死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笔趣阁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289章 两大一小同生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89章 两大一小同生死

  其他人一起点头,简雍也是叹道:

  “不过其能心系百姓,愤而口吞蝗虫,此真乃古之第一也。”

  事实上光幕对这个曾赞为千古一帝的帝王本身所说的并不多。

  平天下乃是一笔带过,治天下也多说将星、能臣之功。

  但事实上想一想能统御如此多的英才反而更能说明其能力。

  而这因心系民生而口吞蝗虫之举,亦是古之未有也。

  一旁的张飞感觉简雍说的很有道理,同时也是满眼的若有所思:

  若论心系民生,兄长绝不能输!

  【如果将时间点沿着初唐往后推,安史之乱其中也有着比较明显的气候变化的影子。

  纵览从唐初到唐亡,整个北方游牧民族受气候的驱动十分明显。

  回看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,隋唐第一个明显的气候变化时间处于开皇之治时期。

  这个时期北方的突厥发生了一件大事:突厥内乱。

  以金山为界,突厥就此分裂为东西两部突厥。

  回顾历史,游牧民族的内乱实际上一直屡见不鲜,但内乱之后依然保有强大的实力而且并不大举南下,还是比较少见的,由此也能看出那时北方的气候并没有让游牧民族感受到生存压力,从而也没有南迁的动力。

  这个时期分裂出来的DTZ是相当强大的,隋末时北方的割据势力多多少少都跟突厥打过交道,或求其庇护,或寻求其支持,比如刘武周、郭子和、窦建德、薛举、李渊等等。

  不过随着中原内乱结束,中原皇帝也终于开始正视DTZ这个威胁,贞观年间李靖李勣受李世民之命,先后灭DTZ和薛延陀。

  彼时北方气候宜人,对胡人来说无非就是换了个老大,日子照样过,因此初唐百年间北方整体算得上安定。

  安史之乱算是唐朝气候变化的一个临界点,从740年前后到820年前后,整体气温处于一个先小幅上升,随后大幅降低的情况。

  而反映到历史当中,气温的降低使得北方边患渐起,突骑施和后突厥先后叛乱,回纥与唐王朝联手再灭突厥,随后回纥成了北方游牧民族事实上的一哥。

  但随后回升的气温使回纥再度保持住了北方的稳定,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与唐王朝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关系,并建立了回纥汗国。

  小幅回暖时期同样是吐蕃的一个回光返照时期,趁着安史之乱大肆侵略唐朝领土,最终也形成了一个雄踞高原,地跨河西滇蜀西域的庞然大物。

  同样也有学者认为,小幅回升的气温也是安史之乱没有在短时间的结束的原因之一。

  但这样的气温回升终究只是假象,九世纪初,伴随着隋唐温暖期的正式结束,回纥汗国和吐蕃王国也迎来了末路。

  从九世纪初起,回纥境内连年大雪,使得饥荒疫病连起,羊马多死,回纥遂衰,二十年后回鹘汗国被所属部黠戛斯击败,回鹘贵族绝大部分南迁融入汉地,840年回鹘汗国灭亡。

  吐蕃亦不能幸免,气候急剧变化使得吐蕃境内叛乱四起,张议潮发动起义归唐,使得河西陇右皆脱离吐蕃掌控,同时国力衰弱使得上层连年内战,引发了境内大规模奴隶起义,约877年,吐蕃王朝崩溃。

  唐朝安史之乱后没彻底玩儿完,甚至还继续硬挺了一百多年,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晚期气温杀了个回马枪。

  吐蕃王朝崩溃次年唐朝境内爆发了黄巢起义,唐朝差不多已经算是名存实亡。

  因此吐蕃与大唐同生同死的说法也不算错。

  最终正式给唐朝灭亡盖章的是朱温。

  907年唐哀帝禅位于朱温,随后就遭朱温鸩杀,就此唐朝正式灭亡。】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